Frost & Sullivan最新《中国大模型行业应用白皮书》显示MOM操盘网,中国AI大模型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62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0%。
IDC研究报告甚至认为,IT市场进入AI大转型时代,生成式AI将带来新的技术栈和架构变化。
实际上,中国数智化转型支出增长显著,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生成式AI在多行业渗透。比如以通信行业服务商起家的亚信科技,今年上半年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收入同比增长76倍,上半年订单金额同比增长78倍!
“到2028年之前的三年时间,大模型应用交付和5G专网业务一定会保持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也是亚信科技未来订单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如是说。
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
IT市场进入AI大转型时代8月4日,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众所周知,不久前通信行业三巨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刚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营收分别增长了1.5%和1.3%,而中国移动虽然以5437亿的营收规模仍然维持了绝对优势,但罕见地出现了同比下滑(-0.5%)。
很明显,通信行业的传统业务如通话、短信等增长乏力,新业务如政企云网和AI等,均面临互联网行业的强力竞争和挤压。在这样的态势之下,老牌通信行业服务商亚信科技2025年上半年也受此影响,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25.98亿元,同比下降13.2%。
其实,这样的行业趋势对于亚信科技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亚信科技就设计了“一巩固、三发展”的第二曲线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巩固BSS市场传统领导地位的同时,高速度发展5G OSS网络智能化、数智运营、垂直行业企业上云等新兴业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只不过,ICT技术和市场变化太快,以IDC为代表的市场研究机构已经观察到“IT市场进入AI大转型时代”!因为新的计算密集型AI技术栈与云原生截然不同——云原生是数千个工作负载多个节点,而AI原生是一个负责工作负载数千个节点!国内算力需求结构正在从训练向推理倾斜。
因地制宜,切换AI大模型赛道面对这样快节奏的技术和市场变化,千行百业是如何应对的?亚信科技副总裁、云事业部总经理傅葳在应对一系列的行业需求变化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我们在大模型的交付过程中MOM操盘网,发现这是一个强经验相关型的业务领域。”傅葳解释说,“其实很多客户,包括一些大型国央企都会搭建一个大型的数智化团队,但是单行业和单客户的经验迭代速度是非常慢的,比如上海一个大型项目请了几十个博士做了两年时间,而亚信科技大概2个人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搞定。”
实际上,亚信科技在高念书看来有三个核心优势,第一是源于亚信科技过去30多年的积累,也包括从2020年开始面向各大垂直行业领域的深度拓展,具备了应对客户复杂应用场景非常强的理解能力。
“我们做每一个行业都是希望把它做穿做透,而不是一个行业打一个点就跑。”高念书举例说,比如在能源行业,亚信科技助力某世界500强央企运用大模型进行电力设备智能诊断与健康预测,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故障秒级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达92.7%,运维成本降低42%;在政务行业,亚信科技协助东部某市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政务服务高效整合与智能办理,市民通过市政IT系统可获得秒级咨询响应,平台日均处理咨询量较原系统提升近40倍;在航空行业,机场管理、机务维修、行程助手、行程规划、飞机调度、物资调度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场景需求。
即便回到亚信科技起家的通信行业,亚信科技基于“场景+AI Agent”与运营商联合创新,帮助客户落实基于规模的价值运营,获得运营商家庭客户营销服务助手智能体、政企客户AI方案助手、AI一线营销助手等项目。
所有这些项目,构成了亚信科技的第二个优势,就是交付团队。“亚信科技每年都有上千个to B的项目,我们的工程师做上千个项目摸爬滚打出来,知道哪个地方是坑,哪个地方要避免走弯路,依据这些项目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我们的能力储备。”高念书解释说。
构建三层大模型交付架构如果说亚信科技的前两大优势还是基于行业Know-How和项目管理经验的话,那么第三大优势就是亚信科技过去几年在大模型交付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平台管理能力——大模型工具集和方法论。
“每一个大型企业客户都有自己的差异化,但工具是通用的,这些工具不断迭代,功能越来越强大,会节省项目的交付成本。”高念书认为,工具的能力不是靠每个项目从零开始做,而是依靠通用的、高效的系统。
据了解,亚信科技将其对标Palantir三大平台Foundry、AIP、Apollo的工具集和方法论归纳为底层的龙骨大模型开发工具集、中层的石斛大模型运营维护工具集和上层的灵芝大模型应用工具集,交付和开发团队已经接近400人的规模。三组工具集越迭代越强,在不同行业里能够通用,所谓“工具的效能发挥越大,毛利率会越高”。
具体而言,亚信科技在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的增长飞快,虽然基数不大,现如今的营收规模上半年只有2600万,但订单金额上半年已经超过了7千万。“尤其是亚信科技作为阿里云星河计划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经跟阿里一起打造了超百个大模型的交付项目。”高念书介绍说,其中在能源、制造等行业都打造了大模型交付的标杆,在国内大模型交付领域稳固在第一阵营。”
一个例子,比如智能诊断场景,像很多电动汽车的零配件出现问题之后,它的背后可能会有上千种原因的组合,超过人的判断能力了,而结合大模型可以做快速的根因分析,包括排障流程的生成。
零售行业,一个大型跨国集团的案例:智能点单看着容易,其实顾客的一句话后台是要做非常复杂的意图识别,亚信科技会把它扩展成一个作文,顾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去是什么习惯,今天有什么需求,最后预判并快速响应。
具体而言,一个大模型项目,无非分为算力、基模、平台、交付等几个环节。在大模型交付生态中,亚信科技和云供应商已经找到了一种非常默契的分工合作的模式,比如算力、基模主要是云厂商比如阿里云来负责,而亚信科技的核心在于应用。“亚信科技和阿里云都有平台,这就会按照客户的需求和资金的投入量来决定是用阿里的平台还是用亚信科技的平台。”傅葳解释说。
三大增长引擎向AI原生演进创新实际上,除了阿里云,亚信科技还与英伟达、百度智能云、亚信安全等开展密切合作,构建了覆盖能源电力、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智能零售及其他大型企业的行业大模型端到端解决方案。
而在5G专网与应用业务领域,亚信科技为电力、矿山等行业提供重要的新型通信网络,特别是定制化的5G专网产品和专业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成为了5G专网领域的头部企业。2025年上半年,亚信科技5G专网与应用业务已签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8200万元,同比增长51.7%。在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光伏市场,亚信科技目前已覆盖超210个新能源场站,并实现多个能源集团客户的项目突破。
据悉,2025年上半年,亚信科技的研发投入约人民币4.15亿元,持续强化其在数智和云网等产品的技术引领力。
“在大模型交付方面公司会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全年两到三亿的订单量;此外通过下半年我们用一些新的AI智能体叠加到CRM里面,再加上我们把签单节奏加快,是可以把控ICT业务下降造成的影响的。”高念书解释说,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7.83亿元,同比增长6.1%;毛利率为30.1%,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同比改善35.3%;剔除因人员结构优化发生的一次性离职补偿影响后,期内净亏损约人民币0.48亿元,公司预计下半年净利润持续回升,全年利润优于上年。
可以预计,像亚信科技这样的老牌传统行业ICT服务商,一方面持续夯实通信行业根基,推动ICT支撑业务基本盘稳步回升;另一方面持续聚焦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等新三大增长引擎,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签单节奏,全面推动产品体系向AI Native演进创新,不仅可以为公司三大增长引擎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以为公司下半年业绩气温回升起到关键作用。不是吗?
文/余文
《科技看门道》坚持深度报道,希望能通过资深媒体人对IT产业热点新闻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科技看门道》主笔在行业渠道媒体拥有20余年的从业经历,不仅对IT消费类和企业级软件、硬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见证了中国IT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销、零售、SI、ISV和CSV的进化历程,见证了金融、能源、制造、医疗、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之路。
《科技看门道》相信MOM操盘网,IT产业在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会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尚红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