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机还在试飞阶段,土耳其却已经拿下一张价值高达100亿美元的海外大单——这在世界战斗机市场上极为罕见。土耳其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机KAAN,计划在2028年向本国空军交付首批20架;而印尼在今年7月与土耳其签署协议,拟采购48架KAAN并包含部分技术转让优配货主,总金额约100亿美元。
除了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埃及也密切关注KAAN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一旦土耳其能把这款飞机成功量产,这两国很可能迅速跟进下单。沙特、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也表达了兴趣。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此前没有战斗机研制经验的国家,在推出首款机型时就能获得如此多国家的追捧。
这种“热度”部分来源于民族认同:KAAN被视作穆斯林世界首款完全自主开发的先进战机,因此不少穆斯林国家愿意给予支持与采购。但支持终归是支持,真正的技术与供应链问题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展开剩余73%目前KAAN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发动机供应。土耳其原本为原型机临时采购了10台美国通用电气的F110-GE-129发动机,用于试飞过渡;但近期美国国会以《反对美对手制裁法》(CAATSA)相关条款为由优配货主,阻止了F110的进一步出口。这一决定对依赖外购发动机的KAAN项目是当头一棒。
回顾来路:早在2015年土耳其曾与英国罗罗(Rolls-Royce)就EJ200发动机洽谈,但随后围绕知识产权问题纠纷不断,直到2022年仍未解决。眼见首飞临近,土耳其才转向美国求助,临时拿到那批F110发动机。如今美方的禁令让土方措手不及,尤其是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刚刚前往华盛顿会晤之际发布该声明,更令土方感到尴尬与挫败。
美国国会的禁令并非单一原因:在2025年对土军售的表决中,民主党议员以“人权问题”为由、共和党议员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最终以87比13通过了对土军售的限制。这种两党联手反映了土耳其在美政治舞台上的不利形象。此外,KAAN若成为与F-35同类或替代的竞争者,也触动了美方敏感神经。
面对“卡脖子”局面,土耳其军工方面回应坚定。国防工业秘书处主席哈鲁克·戈尔贡表示,KAAN和国产发动机的研发仍在按计划推进,不会依赖单一国家的发动机。土方正在推进名为TF35000的国产涡扇发动机开发工作: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发动机模型已在今年巴黎航展亮相,官方计划是年底推出首台原型机、2026年开始测试,并在2032年前后将其与KAAN整合。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更为严峻——对一个从未独立研制过喷气发动机的国家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成熟化并大规模生产,难度很高。有人提出务实的替代方案:既然土耳其拥有大量F-16战机,是否可以考虑借用或改装现有平台的部件为KAAN临时提供动力或技术支持?这一类短期折衷或许能为KAAN争取时间,但长远来看,国产发动机才是保障项目独立性的关键。
总之,KAAN目前既有强烈的市场关注与政治支持,也面临来自国际供应链与地缘政治的严峻考验。它能否按计划走出国门、实现量产与出口,取决于土耳其在发动机自主化、外交博弈和产业配套上的综合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尚红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