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键下单,“体育外卖”也能“送”到家门口。近来利鸿网,上门体育培训服务在家长圈悄然走红。打开社交平台搜索“上门体育”,提供少儿体适能训练、中考体育辅导等服务的机构和教练比比皆是。
“体育外卖”之所以听起来新鲜,背后是市场发生了变化。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国家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家长更愿意为孩子健康投资,“体育外卖”也就应运而生了。“时间地点你来定,器械计划我来备。”当下正值暑假,教练上门授课,家长便无需接送,省去不少时间,仅此一点,就很有吸引力。此外,“体育外卖”时间安排灵活,“私人定制”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虽然少了那么一点集体氛围,最起码身体动起来了,不失为传统体育课的补充。
不过从目前来看,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资质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上门授课的教练专不专业,家长一时难以辨别,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是安全问题,在场地选择和训练的方法上,“体育外卖”可能存在随意性,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很难认定责任;再者,其监管规则存在空白地带利鸿网,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加之很少有人专门签订书面协议,一旦发生纠纷,难免互相扯皮。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上门经济”的通病。近年来,从上门代厨,到上门收纳,再到上门给老人洗澡,“上门经济”的概念方兴未艾,大有“各种需求都能接”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花钱买便利”固然听上去很美,但究竟是不是“真香”,人们各有各的感受。相较于传统的服务模式,“上门”有灵活便利的一面,但也是不少风险的源头,如食品安全、财务损害、家庭住址等隐私泄露等,特别是个体化、零工型的服务,由于缺少中介平台的约束,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
更不必说,“上门”意味着进入私密空间,会不会有人“挂羊头卖狗肉”,变相提供“擦边”服务?值得警惕。
作为新生事物,初期的良莠不齐在所难免。试想,传统家政也是上门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变得越来越精细化,还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加入。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时不时会感叹一句:“找个靠谱的阿姨,咋就这么难?”就此而言,对于以“体育外卖”为代表的“上门经济”,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直接否定,还得多一点包容审慎的耐心,加强规范引导,明晰执法边界,畅通维权机制。以“体育外卖”为例,教练的资质有没有经过审核?器材是否经过合规认证?这些问号都有待实践拉直。
归根到底,一个行业能不能行稳致远,关键是修好内功。正如点外卖也曾经是新生事物利鸿网,事实证明,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上门经济”有其现实需求,对扩展就业空间也有一定潜力。唯有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信任,让“上门经济”向上有“门”。(钟颐)
尚红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